台灣與日本同屬於地震帶,對於建築物的防震都有一定的規範,而近年來地震頻傳,台灣與日本更是持續更新法條,多次修改建築物耐震標準,以達到保護國人的目的。 根據日本的「建築基準法」規定,現行的建築物耐震基準分為「舊耐震標準」與「新耐震標準」。在1981年6月所修訂的新版法條,為既有的建築抗震設計加入了新基準,新修訂的標準主要是為了因應1978年所發生的宮城地震導致許多房屋倒塌的災情而修訂,當時的最大震度為7.4。
與台灣用「芮氏地震規模」來測量地震所釋放的能量大小不同,日本氣象廳則是使用震度來測量地震大小,反映的是地震當時的實際感受度的不同,並分為10個等級,數字越大震度則越強,比如說坐在室內感受到吊燈輕微搖晃,大約是震度2等級,而其中震度5及震度6的等級特別再細分為強弱兩個級數。 1995年阪神大地震後日本再一次修訂「建築基準法」,將建築物基本的耐震程度上調到震度6到震度7,比台灣現行的耐震級數5級還要嚴格。
建築物的抗震是台灣與日本的在建造房屋時不可忽視的條件,依據施工方式的不同,日本的主要抗震工法分為免震、制震、耐震三種,其主要效果及施工成本皆有很大的差異。
耐震(たいしん)工法
以「建築基準法」為標準,透過膠合板、面板及支架等材料加固牆壁及柱子結構,純粹以強化建築物本身來達到耐震效果,劇烈地震來臨時讓住戶有時間逃離,這也是目前最被廣泛使用的基本耐震工法。優點是施工成本及難度最低,缺點則是建築物晃動程度最大,劇烈地震有可能壞造成房屋損壞。
制震(せいしん)工法
在建築物上安裝阻尼器來增加剛性並分散地震帶來的衝擊力,通常裝置在牆壁、柱子或地板接縫處,利用油壓及內部橡膠裝置來吸收震動,減少建築物搖晃或變形的機會。優點是施工成本較免震裝置低,並且可加裝在既有建物上,對高樓層建築物的制震相當有效。缺點則是需有加裝的空間,在外牆上安裝會影響美觀及窗戶景觀。
免震(めんしん)工法
在建築物的主要結構與基地之間安裝彈簧或滑動裝置等隔離裝置,將建築物與基地分開並具有緩衝效果,當地震來臨時能夠阻絕大部分震度,使建築物僅會輕微平移。優點是抗震能力最佳,建築物損壞程度最小。缺點則是鬆軟地質不適用、施工難度與成本最高、同時隔離裝置需要定期維修,管理費用也隨之變高。通常使用在高樓層建築。
在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中,有大約80%的死亡人數是因為倒塌的建築物和物件造成的,而其中又有40%的死人人數是因爲傾倒的家具造成,因此自阪神大地震後,地震對策的重點不僅是在於讓建築物有一定的耐震能力,同時還必須防止家具的傾倒,由此可見制震及免震工法比較適合現代的防震需求。
東京都都市整備局於2012 年開始,以全東京都的所有建築物為對象,全面推動耐震標章。目前使用的耐震標章分為 3 種,各有其不同的適用對象:
採用新的耐震基準(新耐震適合):建於1981 年 6 月以後之建築物
完成耐震診斷(耐震診断済):根據耐震診斷,可確認其耐震性的建築物
完成耐震改修(耐震改修済):經耐震改修,可確保其耐震性的建築物
房屋經過長時間使用必然會產生些許的瑕疵,進而影響房子的耐震能力。所以繼「建築基準法」之後,日本又在2000年公佈實施「住宅品質確保促進法」,目的是建立住宅的識別標準以及賣方的瑕疵擔保責任,同時建立住宅糾紛的處理機制,為住宅提高住房質量,並保障消費者權益。
而在2008年日本政府又制定「長期優良住宅法」並在今年(2022)進行修訂,經過該法各項標準認證的住宅可被評為「長期優良住宅」,意指可以持續長期居住的住宅,評價項目包含劣化對策、耐震性、容易維護管理及更新、容易變動隔間(可變性)、無障礙、省能源、居住環境、住戶面積及維護保養計畫,共九項,通過評鑑者可在稅金及貸款方面獲得優惠。
三井不動產Realty為客戶提供「全方位的建物及設備檢查與保修服務」,包含「免費建築物/設備檢查」、「免費建物修繕保固」、及「免費設備修繕保固+緊急狀況處理」,客戶在購買的物件上遇到供水、燃氣設備、熱水供應設備、電氣設備、鑰匙、窗戶玻璃等方面的問題,三井不動產Realty的專業人員將於購買時間2年內提供365天、24小時的全天候服務,只要是三井不動產Realty的客戶,不論是買賣的哪一方皆可適用。(所有者為法人以及出租中的物件等除外) 三井不動產Realty:全方位的建物及設備檢查與保修服務
Comentários